冠狀病毒與【植物硒】
- 補充硒以預防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
- 假設通常認為硒及其化合物是抗氧化劑。這種令人困惑的觀點源於以下觀察結果: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一種生物學上有效的抗氧化劑)的輔助因子。
亞硒酸鹽的這種氧化能力對其抗病毒性能具有重要意義。亞硒酸鹽易於與病毒蛋白二硫鍵異構酶
(PDI)活性位點中的巰基反應,根據以下公式將其轉化為非活性二硫鍵:
PDI-(SH)2 + Se4 +→PDI-SS-PDI + Se2 +
這樣,病毒疏水性突峰喪失了與細胞膜蛋白的二硫鍵基團進行交換反應的能力,並阻止了病毒進入健 康的細胞質[12]。含有氧化劑的表面消毒劑的作用機理相同,如酚,過氧化氫和任何次氯酸鹽。 應當指出,硒已被認為是衰老和衰老相關疾病以及預防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 也有許多報導描述了硒與其他疾病之間的關係,例如2型糖尿病,哮喘和心血管疾病。
- 布朗和亞瑟廣泛綜述了硒在人類健康中的重要性。顯然,這些疾病與蛋白質巰基(-SH)表達增加有關,然後被硒氧化成非活性的二硫鍵(S-S)。
- 鑑於上述事實,根據針對埃博拉病毒的機制建議,假設亞硒酸鈉可以代表潛在的預防包括冠狀病毒在內的病毒感染的藥物。
- 在賈亞瓦登發表的論文中,作者指出硒的添加抑制了脊髓灰質炎和流感病毒的發展。這也與我們的硒強化免疫系統的假設相吻合。該元素增加了自然殺傷(NK)細胞的增殖。如Delesderrier等人的工作中所述,硒與某些維生素(D,E)結合也具有積極作用。
- 洋蔥中發現的植物殺真菌劑與硒一起可增加T淋巴細胞的增殖。另外,硒減少了血管中血栓形成的形成。
- 根據Fogarty ,導致微凝塊形成的凝血障礙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們認為,在抗凝治療中使用亞硒酸鈉可以降低COVID-19患者尤其是有嚴重病程危險的血凝塊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血纖蛋白的形成)的風險。應該提到的是,該化學試劑相當便宜並且容易獲得。
- 不幸的是,對這種礦物質了解有限的醫生無法理解這種簡單的化學物質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健康影響。
- RNA病毒是什麼?這需要另一篇專文說明,但只要記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就是一種RNA病毒。
- 2011年美國研究發現,人體若有適量充足的硒,在面對RNA病毒攻擊時,肺部細胞能產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活性氧類) 反應攻擊該病毒,同時誘發人體一連串的免疫信號清除病毒。體內缺乏硒的人,不僅無法啟動免疫機制,若長期缺乏硒,更可能會增加病毒在身體內變異的機率。
- 歐洲是嚴重缺硒地塊,生活在歐洲的人要從整個食物鏈裏獲取足夠的硒是相當困難的。
- 因此從歐洲歷史的研究,可發現只要有瘟疫、流感、病毒,歐洲一定死傷慘重,如13至14世紀之黑死病及西班牙大流感等,目前各位可發現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歐洲重症死亡率亦是全球最高的,再加上英國最近發現病毒變異,在在可證明身體缺硒的危害,亦可呼應2011年美國學者之研究,可參考上面之說明。
- 台灣因防疫及早準備,再加上SARS之防疫經驗,在此次新冠肺炎之疫情相對平穩,但因我司調查市場上常見之數十種蔬果,發現硒含量大部份為0,這說明台灣土地經反覆耕種,土地內之硒含量,已微乎其微,再加上酸雨造成農作物無法吸收土裏的硒元素,生活在台灣的人們要從食物鏈裏獲取足夠的微量元素硒,是有待商榷的!
- 個人的見解是適量的補充硒提升自身的免疫力,預防病毒的感染,避免形成重症,另外眾多的國際醫學論文期刊,硒亦可對癌症、三高、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眾多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值得研究及了解的,與您分享。
#植物硒與各疾病